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铁路 >> 正文
地铁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的构成及其施工方法
作者:李增利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7-4 20:20:26
阴凉处,避免露天放置阳光暴晒或雨淋。

  电极安装或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为了解工作是否正常,可用手提式 Cu/CuSO4电极放置在电极埋设处上方测其电位,判断是否正常。测量时最好是断电状态,即在无杂散电流干扰的情况下进行上述测量;如果测不到电位值,则首先检查是否断线;电极安装 24 h 后或者电极正常使用在停电无杂散电流干扰情况下,应每隔 10 min 测其电位值,如果电位波动≥20 mV,则需要更换参比电极。

  2.3 传感器

  传感器主要完成参比电极与道床及隧道侧壁结构钢筋电压信号的监测,对 2 个信号进行的采样速度为 256 次/s,30 min 作为一个时间单元,传感器进行以下工作:

  结构钢极化电压的测量,要进行 30 min 的平均值计算,用被采样的参比电极与结构钢的电位差,减去参比电极的本体电位,再按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 30 min 的平均值计算,最后得到结构钢的极化电压值。每隔 30 min 把信号电压送入信号转接器内,完成模拟信号数字化后准备进行远程传输。

  当接触轨停电后,传感器能自动接收监测装置发出的参比电极本体电位的校正信号,进行参比电极本体电位的自动校正。该传感器能自动识别参比电极的好坏,当参比电极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发出参比电极故障信息。已安装的传感器不能影响行车安全。

  传感器安装于金属支架上,支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加工,并参照传感器外型尺寸预留固定传感器滑孔,支架与隧道壁或高架桥桥面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为防止杂散电流对支架的腐蚀,固定膨胀螺栓需加绝缘垫。

  通过相应的防水接头将电缆接入传感器。预估内部接线长度,剥去该长度的电缆外绝缘皮和屏蔽层。将防水接头拧好,注意用力适当(力矩不超过3.75 N· m),保证电缆固定和防水密封。根据接线图将各芯线接入电路板中相应的接线端子,进入电路板端子的线间要防止短接。将指示灯插头插入指示灯插座。

  传感器状态可通过面板指示灯和系统软件报警,当怀疑某传感器故障时,可先通过上位机调其瞬时值,无数据或数据不正确时,就地将传感器复位,检查其指示灯,判断故障类型。

  2.4 信号转接器

  信号转接器主要用于传感器与监测装置间信号的传输转换以保证信号远距离传输,每个信号转接器可以连接 16 个传感器。该装置每隔 0.5 h 将各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存贮于存贮器中,并送入监测装置,保证系统的实时测量。监测装置可通过该信号转接器向所连接的传感器发布校正本体电位命令。信号转接器安装后应不影响行车安全。

  信号转接器的施工与传感器相同。

  2.5 监测装置

  监测装置内置于排流柜内部,与基础槽钢采取绝缘安装。输入端与信号转接器的通信电缆相连,输出端与 SCADA 进行通信。每个监测装置和本供电区间的信号转接器、传感器组成监测网络,收集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完成相应参数的计算。并可向上位计算机传输数据,历史数据可保存一个月。装置设计有键盘整定功能,可实现全面的人机对话功能;采用的大屏幕液晶(LCD)显示器,显示信息丰富,方便用户现场使用。

  主要显示信息包括:结构钢的极化电压瞬时值、结构钢的极化电压 30 min 最大值和结构钢对参比电极的自然本体电位。

  2.6 主要施工方法及要求

  (1)测防端子连接前,应对其连接接触面进行清洁;测防端子与接线端子的连接螺栓应用力矩扳手按规范要求进行紧固。

  (2)参比电极安装时,为保证良好的测试结果,传感器不得直接接触结构钢筋,但与结构钢筋的距离也不得大于 15 mm。

  (3)传感器、信号转接器应垂直安装固定,为防止外力损坏其连接电缆,可采用铠装电缆保护或穿热镀锌钢管防护。

  (4)变电所监测装置安装于排流柜内,排流柜整体做绝缘安装,整体框架的对地绝缘不得小于2 M?(用 1 000 V 兆欧表测)。

  3 结束语

  通过对北京地铁十号线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的构成和系统各部分硬件施工方法详细介绍,对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硬件配置和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北京地铁第 1 次采用传感器进行数字化传输,对整个系统的防干扰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对今后北京地铁杂散电流监控系统在施工和运营中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