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工期与控制 >> 正文
浅析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温度控制
作者:何军健;薛… 来源:中国论文联盟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0-19 20:40:41

  摘要:结合上海A11拓宽改建工程西吴淞江大桥主墩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实例,介绍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采用多种措施控制温度裂缝 发展 ,为类似大体积基础施工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

  A11公路拓宽改建工程西吴淞江大桥,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西南部,西起同三立交东至A11公路2号机孔桥,全长1.188km,分南北集散车道设计,跨越西吴淞江,根据规划Ⅲ级航道标准,跨径布置80M+140M+80M,结构形式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截面为单箱单室直腹板结构,主墩承台为矩形,截面尺寸为15.0M*11.8M*3.5M,单根承台混凝土620方,要求一次性完成混凝土浇注,不留施工缝,属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主墩承台混凝土施工期间为6月份天气较热,施工期间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特别是基坑钢板桩围堰,基础底处于地面下9M左右,坑内空气流通较慢,加剧了混凝土表面温度。

  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

  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和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根据国内外调查资料反映,由于变形引起的开裂占80%以上。这种变形作用包括温度(水化热,气温)湿度,地基变形,由于荷载引起的不足20%。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初期,水泥的水化作用放出大量水化热,但由于混凝土表面散热条件好,因而温度上升较少,而混凝土内部由于散热条件差,热量散发少,内部温度上升较快,体积膨胀,导致形成温度梯度,形成内约束力,结果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后期水泥水化热基本释放,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降温,引起混凝土冷却收缩,再加上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等引起体积收缩变形,二者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导致温度拉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会从约束面向上形成裂缝,如果温度应力足够大,可以形成贯穿结构的整体裂缝,影响结构整体使用。温度控制、防止裂缝发展,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解决的难题,对此必须采取相关技术措施。

  3.技术措施

  针对该工程的实际情况,从材料优选用,配合比优化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养护措施及测温控制等多方面综合措施进行温度控制,以提高结构抗裂性,避免引起内外温差过大而出现裂缝。

  3.1 原材料选择及质量要求

  根据本工程特点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增大骨料用量,减小砂、石中含泥量,以减小水泥和水用量,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拟采用如下原材料:

  (1)水泥

  由于主墩承台3.5M厚度,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容易散发,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因此在施工中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及尽量减小单位水泥用量,有资料表明每减少单位用量10KG可降低温度1℃,本工程结合实际及地方材料采用PO42.5等级水泥。

  (2)粗、细集料

  粗集料为5-31.5连续级配碎石。它比5-25mm碎石可减少用水量10KG,在相同水灰比情况下水泥减少20KG左右。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62、含泥量为1.1%,它比采用细砂每立方用水量减少20KG,相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并防止混凝土干缩。

  (3)混合料及外加剂

  掺入的粉煤灰经检测细度、烧失量、需水量及三氧化硫含量均符合II级粉煤灰指标要求。粉煤灰不仅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小混凝土用水量,减小泌水和离析,提高混凝土强度,改变混凝土分子结构组织,增加混凝土密实度,同时代部分水泥,降低了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梯度,防止和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掺量为胶凝材料重量的1.5%LH-3高效缓凝减水剂,一方面可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它一方面可明显延缓水泥水化热释放速度,凝结时间可延长8小时以上,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同时减水12%用水量,减小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

  3.2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绝对体积法。以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为基础,按等稠度、等强度为原则。采用超量取代法,粉煤灰取代水泥百分率取13%,粉煤灰超代系数取1.2 ,即用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超量部分取代等体积的砂,根据所选材料通过试验室试配确定配合比如下表:

  掺入高效缓凝减水剂混凝土初凝为8小时,终凝为12小时,由于掺入粉煤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泌水和坍落度损失,降低水化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