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对GB50157 2003《地铁设计规范》部分条文的探讨
作者:于春华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22 23:10:24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地面线碎石道床轨道结构高度应根据钢轨、轨枕类型、道床厚度、路拱高度等分别进行计算,不宜统一规定范围。

  2.4 轨道结构高度的计算位置

  由于隧道内混凝土整体道床地段的轨道曲线超高值采用外轨抬高超高值的一半、内轨降低超高值的一半的办法设置。因此在曲线时,轨道结构高度计算位置是以线路中心线为准,还是以曲线内轨中心线为准,《规范》中没有涉及。

  笔者认为:矩形、马蹄型隧道混凝土整体道床轨道结构高度应以曲线内轨中心线为准,即曲线地段另加超高值一半设置。

  3 轨枕铺设数量

  《规范》表6.3.2中正线枕式整体道床轨枕铺设数量“直线及R>400m或坡度i<20‰”采用表中“1600~1680根(对)/km”。其中“或”应视为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采用该档次标准。但实际上应是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采用该档次标准。因此笔者建议应将“或”改为“和”。

  另外该表无试车线标准,建议将“正线”改为“正线和试车线”。

  4 减振轨道结构

  地铁线路主要振动源是列车运行时轮轨相互撞击所产生的振动,经轨道结构传到隧道或高架结构,再传向大地,从而引发隧道或高架结构附近地面建筑物的振动。地铁振动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地质条件、车辆特性、轨道结构、隧道或高架结构等,另外还与线路中心至地面建筑等的距离、隧道埋深、地面建筑的类型及功能等有关。

  《规范》6.5要求根据线路中心距离各类建筑物小于20m和穿轨地段,来确定采用何种减振轨道结构。在地铁工程减振轨道结构设计中,应根据地铁工程环境影响报告的要求,在满足GB10070 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规定的前提下,对超过国家标准的地段,确定其减振轨道结构型式及铺设范围。

  笔者认为,在规范条文中规定“小于20m”,仅在无环保资料时供设计者参考。此部分内容可在条文说明中阐述。

  5 尚需明确和补充的几个问题

  以下几个问题尚需明确和补充,以便地铁工程设计时统一标准。

  (1)《规范》5.2线路平面中表5.2.1的最小曲线半径及《规范》5.3线路纵断面中表5.3.8的竖曲线半径,只有正线、联络线、出入线的标准,无折返线、停车线等辅助线的标准。建议将“正线”一栏改为“正线、试车线”;“联络线、出入线”一栏改为“辅助线”。

  《规范》5.3.1线路纵断面最大坡度只有正线、联络线、出入线的标准,无折返线、停车线等辅助线及试车线标准;《规范》5.3.2线路纵断面最小坡度只有正线的标准,无联络线、出入线、辅助线、试车线等的标准。建议补充。

  (2)《规范》6.3扣件、轨枕及道床,中表6.3.8的碎石道床,厚度,无辅助线及试车线的标准。应将“正线”一栏改为“正线、辅助线、试车线”。

  (3)《规范》6.3.7“地面的出入线、试车线和库外线宜采用混凝土枕碎石道床或木枕碎石道床”和6.3.14“正线、联络线、出入线和试车线的整体道床与碎石道床间应设轨道弹性过渡段”中,均缺少折返线、停车线等辅助线及车场库外回转线的内容。

  (4)《规范》6.3.11的碎石道床,只列出正线、联络线、出入线、试车线及车场线的铺设标准,尚缺少辅助线的铺设标准。

  (5)《规范》6.4道岔及其道床中表6.4.2的道岔间插入短钢轨长度,反向单开道岔相接时表中轨缝尺寸未表示(见表1)。如改为表2,笔者认为比较容易理解。单渡线时L小于表中数值,可采用胶接绝缘接头。

  

  参考文献

  1GB50157 2003 地铁设计规范

  2 GB50090 99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部.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运[2001]23号部文发布).北京:中国铁路出版社,2001.28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