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言簿

公告

最新日志

最新评论

搜索

登陆

友情连接

统计

2009/9/29 20:36:00
陈寅恪
    读了季羡林的作品,就开始了解国学,也想去去了解一下大师的大师。
   继续了解下去,也就找到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一个“拐点”,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一个了解中国文化无法逾越的人物-陈寅恪。
   

   人类学家克罗伯(Kroeber)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Come in acluster)。1890年前后的中国,似乎印证了“天才成群地来”这个令克氏久久不解的疑问。在20世纪初叶成群而来的学术大师中,有些是单打独斗,依靠本身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为后人所怀念;有的除个人辉煌的学术造诣,还留下了制度性的遗业(institutional legacy),在学术界维持着长远弥久的影响力。前者当以陈寅恪为代表,后者非傅斯年莫属。本书叙述了陈寅恪与傅斯年成长、留学以及在动荡岁月中颠沛流离,执着学术事业的艰难历程,生动卓然地展现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的理想信念,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上半页知识分子心路历程与事业追求的心灵史诗,读来感人泪下,怅然太息。

posted @ 2009/9/29 20:36:00 myfreemail.lee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