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市政 >> 正文
小议科学应对市政道路建设路面排水问题
作者:陆斌 来源:毕业论文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5-1 18:15:05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公路排水现状和排水设施布设情况的分析表明,水是危害公路的主要自然因素,大多数路基沉陷、冲刷、坍塌、翻浆、断裂等都不同程度地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侵蚀有关,水的作用加剧了路基和路面结构的损坏,加快了路面使用性能的恶化,缩短了使用寿命。

  前 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市政道路的建设中,如何保护好沥青或混凝土路面,防止水损坏,应在设计及施工前,对可能出现病害的路段进行现场检测和踏勘,并应深入调查可能导致水损坏的水源,深入分析水损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1.市政道路水损坏的来源

  水损坏的本质原因是水进入了路面而产生的,引起路面水损害的水源,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自然降水

  水损坏的程度和速度与城市道路的降水量大小关系密切。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南方多雨潮湿的城市,路面的水损坏比半干旱地区城市严重。在降水量不大的情况下,沥青混凝土透水但不能够排水时,基层的冲刷、PEP浆,促使面层产生坑涧。在冰冻地区,冬季的雪水逐渐渗透入并滞留在路面结构层内,一个冬季要发生多次冻融循环,削弱结构层的整体性。春季化冻期间,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会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进一步加速路面水损坏。

  1.2路表积水

  在路面横坡不够或平整度不足时容易导致自然降水在面表集聚,路面材料不会是绝对不透水的,在行车荷载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水分进入路面结构内部。

  1.3中央分隔带渗水

  有些市政道路曾经在中央分隔带内灌水,同时在中央分隔带边缘开挖,发现很快就流出大量的水,由此可见,自然降水和用于浇灌绿化植物的水容易自中央分隔带路面结构层间渗入到市政道路的路面内部。

  1.4挖方路段的地下水

  在挖方路段,路基两侧地下水位较高时,岩层裂隙水及毛细水自下而上渗入路面结构内部。一般挖方路段的水损坏比填方路段严重,其重要原因是挖方破坏了水力平衡,使路基下方出现水压力而向上涌水。因此,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内部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量的水,沥青面层的水是易进不易出,在不能及时排走的情况下,危害性更大。

  2.水对市政道路的影响

  水的作用是造成道路病害的主要原因,暴雨径流可以导致水毁,轻者冲刷水沟与路面,降低市政道路的使用效率,重者冲毁桥梁、路面,阻断正常交通,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雨水如果得不到及时排除,在路表面形成水膜,从而降低了路面的抗滑性能,而高速行驶的车辆又会使雨水雾化,遮挡司机的视线,这是道路交通事故中雨天所占的比例高的主要原因。

  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①改进路面结构设计,对路面的层次、材料的级配和性质提出特殊的要求,使路面既具防渗、防滑性,又有良好的排水性能。②重视市政道路路面排水设计与建设,使路面行车道与特殊路段等范围内的水尽快排出,这是解决市政道路路面积水问题的关键,笔者着重就此点进行探讨。

  3.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构成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雨水井、沉泥井、过街排水管和排水检查井,地下排水主干线。整个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程序如下:路面雨水→雨水井→沉泥井→过街排水管→排水检查井→地下排水主干线。

  3.1系统构成

  3.1.1雨水井。雨水井也叫收水口,市政道路上的雨水井是其中的一部分,雨水井常见的有2种,一种是八六式雨水井,一种是带沉泥井的双蓖式雨水井,也有四蓖、八蓖的。

  3.1.2沉泥井。沉泥井是装配式雨水井的一部分。作用是沉积、贮存路面雨水冲刷带来的淤泥和垃圾,沉泥井上有检查孔,可以下去进行清理,防止排水管道堵塞,沉泥井盖位于人行道上,紧靠边石。

  3.1.3过街排水管。过街排水管是外径36 cm,壁厚3 cm的混凝土管,1m或2m长,它的作用是把雨水井或沉泥井内的水导入排水检查井内。

  4.市政道路水损坏的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水损坏是水造成的,如果能把水封住,不进入路面,或将进入路面的水及时排走,不在路面结构内部滞留,就不会产生水损坏。因此,做好路面的防排水设施十分重要。解决水的办法,一是封,二是排。从表面封水使得水从表面排走;从中面层封水,使水从上面层中排走;基层表面封水,防止水从沥青层下来浸泡基层。当路面出现坑槽、麻面、松散等现象时,除对路面进行一般性修补外,关键是要分析水损害产生的原因,并找出水源采取相应的措施。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