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模式探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市政 >> 正文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制式分析探讨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09-1-9 9:48:02
辆编组,车组重量不超过300t。在这种线路上,选用第三轨供电比较合适。

    他还说:现在看来,架空线系统适合用在地下线。用在高架桥上和地面线上,那么多的电线和电线杆太难看,影响城市景观。特别是旅游城市更要考虑到城市景观效果,应该采用第三轨供电。

    广州地铁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已确定在地铁4号线上采用DC1500V电压的第三轨馈电方式。

    由此看来,从城市景观效果考虑,第三轨系统有较大的优势。

    3.8人身安全比较

    系统采用DC1500V架空接触网,其滑触线悬挂在线路上方4m处,不会对轨道维修人员及发生事故时人员快速疏散带来影响。安全性较好。目前,正在研究中的城际间快速轨道交通系统,采用地面线和高架线形式,城市景观退居次要地位。出于人身安全考虑,倾向于采用架空接触网馈电。 

    DC750V三轨系统,接触轨安装在走行轨旁边,高度较低,在接触轨带电情况下,人员进入隧道,或发生事故时人员快速疏散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从人身安全考虑架空接触网系统具有优势。 

    实践说明,由于在三轨上安装有绝缘防护罩,北京地铁运营30多年来也未发生工作人员和乘客被电击伤的事故。
 
    3.9 牵引网能量损耗比较

    牵引网系统的能量损耗,与牵引网的电压制和馈电方式有关。在列车功率相同的条件下,牵引网电压和列车电流成反比。即牵引网电压提高一倍,其列车电流也减少一倍。因此DC1500V系统比DC750V系统的列车电流减小。

    列车电流是沿着牵引网的分布负荷,变电所的间距增大,牵引网的馈线电流成正比增大。DC1500V系统的变电所间距比DC750V系统大,二者牵引网上的实际馈线电流不是1:2的关系。而应该是1:1.5的关系。

    另一方面,架空接触网上的线路电阻为23—27mΩ/km,而钢铝复合三轨的线路电阻为8mΩ/km,仅为架空接触网电阻的1/3。根据电能消耗公式:W=I2Rt计算,钢铝复合轨牵引网的电能消耗要比架空接触网的能耗小。

    3.10 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比较

    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是综合而复杂的工程,它涉及供电制式、轨道扣件、工程结构、接地系统、金属构件等许多方面,同时又贯穿于设计、施工、运营、监测、后期处理等各个环节。某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均会产生杂散电流腐蚀。

    供电制式是影响杂散电流腐蚀许多环节中的一个。要定量地分析它对杂散电流的影响比较困难。定性地说,由于DC1500V系统与DC750V系统,均按最大电压损失来计算确定牵引网,DC1500V系统的钢轨电位,比DC750V的钢轨电位要高。因此,DC1500V系统的杂散电流值较大。

    4结束语

    4.1 通过对两种供电制式的比较,可以看出,从工程一次投资比较,DC1500V架空接触网方案最高,DC750V低碳钢三轨方案次之, DC750V钢铝复合轨方案最低。

    4.2 采用DC750V钢铝复合轨系统,也可以减少牵引变电所数量。
 
    4.3  DC1500V架空接触网方案,在人身安全方面具有优势。

    4.4  DC750V三轨方案具有6大优势:即施工安装和故障抢修方便,区间隧道土建费用低,供电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维修工作量小维修费用和管理费用低,城市景观效果好。

    4.5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的快速轨道交通,应该高起点,注重城市景观效果,为子孙后代造福。

    以上只是笔者一些想法,愿提出来与同行们探讨。有不当之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录入:ArticleInput    责任编辑:ArticleInput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